本源文化与信仰与民族生存
信息化的发展、大众传播手段的普及,每一个体参与的手段日趋便捷,精英与大众的界限日趋变得模糊,各种良莠不齐的信息日趋混淆,权威的塑造日益困难,信仰的基础日益散落,人的精神归属地日益难寻。
信仰,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现象和文化现象,不是凭空就有的,也不是通过遗传获得的,而是经过后天的文化实践形成的。这种文化实践,既包括从文化传统中吸取的文化资源,也包括置身于其中的社会生产生活实践。中国传统文化信仰的形成,是其所面临的环境、所从事的生产生活实践的结果。秦汉以后随着战乱的结束、为统治需要而曲解的道器思想和周而复始的农耕经济和农业生活,造就了一种实实在在的人生和异常简单的理想,孕育了传统的文化信仰,构建了传统农业文明,同时,这些信仰也羁绊了中国人的思想,并经过世代遗传进化逐步积淀而形成中国的社会心理。历史是不能割断的,我们要承传历史,传统的农业文明中有很多优秀的文化传统值得我们去继承和发扬;同时也要深刻认识到,传统的农耕经济虽然早已悄然逝去,但陈旧、落后、保守的文化心理与信仰却依旧存在。这种文化心理与信仰结构一经形成、定型和渗透到人们无意识层面之后,通常与社会过时的社会风俗习惯相结合,形成一种似乎是天经地义的逻辑,成为一种在人们看来是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保守力量,成为阻碍社会进步的障碍。
中华文化的起源上没有造神,而是用阴阳两种元素的自然演变来认识宇宙发生论,这是中华源文化的基本特征。在远古与中古时期,中华大地上出现了许多优于世界的发明创造,这是中华源文化的哲理在先、试验求证于后的发明创造之路,是中华独特的自然法则信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与中华本源文化教育息息相关。世界上许多文明古国衰落了,只有中国受本源文化教化,审时度势,盛时克制自己,弱时自强不息,民族才生生不息,国家才日渐强大。中国几千年中不时会有内战发生,但大家仍然都认同自己是盘古后人、炎黄子孙,仍在一定意义、一定程度上保持着凝聚力。在欧洲,基督教的普及,有利于欧洲形成一个文化统一体,有助于欧洲的社会团结。罗马帝国后的中世纪欧洲,虽然四分五裂,但因为有基督教作为共同信仰,所以仍保持着一定的整体感;因而精神家园就成为人之生命的理智认同、情感寄托与意志安顿之所,其核心是作为意志安顿(信仰)之基础的价值意义系统。
中华本源文化是先进文化的源头,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根基,它对于社会进步和人的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中华文化忽略了哲理在先、试验求证于后的独特的以自然为法则的信仰,形成中国几千来无超然的信仰、无纯正宗教的传统文化,她有时对社会发展是有利的,但在社会剧变时期会导致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的瓦解,所以,中国人的世俗思想、价值观念很容易发生动摇、崩溃。
中国传统文化自身重视崇拜不重视信仰的特点,使得传统不容易凝结,而史上担当传承角色的知识分子又都有理学的“全知全能”和“自我”的个性,使任何传统的权威大打折扣,从而不易传承,而现代唯一能够凝聚传统的“家庭”也逐步解体,在文明秩序交错影响过程中,又产生了严重的个体精神危机,这正是“现代性” 过程中没有“传统”的困境与危机,也是令我们长期扭结不开的真正的文化危机;这时就需要对传统的价值有一种体认、执着、认同,特别需要精神的定在性,而精神的定在性是与信仰相连接的。而传统的道教有自然宗教的性质,不容易形成信仰;佛教已流与世俗化了;基督教是外来宗教,不一定适合中国国情。因此我们应探索新的把文化作为信仰,贯通本源文化精神的既能容得下传统、也能容得下现代的新文明,传统的优秀血脉应成为现代化的必要资源,一定的思想文化与一定的社会制度区分开是中国文化的正读、正解,这才能够发扬中华文化会通三教、兼容百家、无所不包扩、无所不师承的博大而恢弘的精神。

一个没有自身语言的时代,意味着此时代的人和思想处于沙漠中.它的贫困在各种形式的喧嚣和沉寂中无限地生长,而且使任何语言的伪装都无法遮盖。
现代性标志着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表现为与某些传统的断裂。尽管人们都“生活在来自过去的事物之中”。尽管现代社会与传统社会之间存在着无可置疑的区别,却没有哪一代人能够独立创造出他们自己的信仰、行为范型乃至各种制度所需要的一切,而在无形中因循着血脉中的本源;现代性的狂飙、理性的泛滥,并没有给我们带来预想的成功与喜悦,相反却出现了“道德谋划”的失败,现代人始终未能确立起现代道德精神的生长点。各国在相互依存的同时也在分享更多的文化交流,由于贫富不均的极端化,在交流中处于劣势的国家,进一步失去政治上与文化上的自主性,使得“传统”空前地分崩离析;各种文化因子未经充分比较而急于融合造成从传统道德中解放出来的道德行为和言辞都失去了权威性,道德相对主义盛行,价值多元涌现。在一个没有权威、没有神圣、没有信仰和信念的混乱时代人的思想必将处于荒漠之中,一个丧失信仰和信念的民族也必将被历史的黄沙淹没。
来源于中华民族共同人文始祖盘古的天拓、进取精神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他体现了远古时代部族联盟抵御严酷大自然的群体精神,是本源文化的内涵、是中国民族能够以大民族大国家形式数千年岿然屹立的根本原因之一,她遵循自然法则的与时偕行、易穷则变、唯变所适的“强力反弹,有限扩张”,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生存竞争中对付外敌的大智慧。是中华民族高智慧大道惟公精神中内敛的道的体现,是永远值得信仰的智慧、科学的价值体系之基础。她漳显了中华源文化充沛的想象力和不枯竭的创造力。
缺乏本源文化信仰的中华民族是软弱、无助的。因此正确对待传统的本源文化,突破传统文化的相对僵化和保守,确立以道德为基础的核心民族价值观是科学的、是充满力量的,这才能够既具备足够的时代感又有与时俱进的可能,才能在风浪面前具备足够的自信,不被其他的文明同化甚至颠覆,才能重构有利于创新的文化氛围,再造中国创新文化的辉煌,才能具有足够的沿袭着本民族的历史文化轨迹向前发展的独立性。

河南本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本公司致力于传播中华精髓文化,使其融于现代人的生活,以衣食住行为载体潜移默化地以道致器)
  • 浏览:2349 评论:0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