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qikan
2015/3/31 8:57:26
本文转自(http://www.topqikan.com/medpaper/4608.html)
版权:TOP期刊论文网 发布时间:2015-03-20 09:21
药学是一个整体,人们为了研究方便将其分为不同的学科,实际上各学科之间是相互交叉的。学生按照本科教学大纲要求学完各科基础知识后,进入研究生阶段有必要站在新的高度和角度,对药学及各学科进行深人、全面的理解,打破学科间藩篱,构建一个全面、清晰、整体的思维框架,从而了解药学研究中各学科的作用、特点及相互的关联和依赖性。了解这些特点对于今后从事的研究工作意义重大。因此,有必要在研究生学位课程的教学中建立整体性教学理念,为此2009年笔者在本院研究生的教学中开设《现代药学研究理论与实践》课程,并于2010年编写完成了内部教材。其间获得了辽宁医学院教改研究项目的资助,在此将教学和课题研究中得到的学术观点介绍如下。
一、目前我国研究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生在读期间,既要有学位的课程学习,又要有学位论文的科学研究,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目的是一致的,即研究生以科研素质的培养及科研能力的提高为主要目标。然而,目前研究生培养中普遍重视论文研究,而研究生教学环节普遍得不到重视,表现在:①课程内容与本科重复,大量重复介绍已学过的知识为主,传输的方式还是本科应试教育的模式,轻科研思维的培养u J,并没有以一个研究者的角度站在更高的层次,探索知识点的本质。②课程设置虽然有各学科前沿性进展,但是大部分都是从本学科角度介绍发展状况,过分强调本学科的重要性,同时,各专业课程存知识点重复的现象。③教学理念上,没有在本科生的基础上从研究者的高度,从整体上论述本学科的地位以及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J。④教学方式上大多采取陈旧的教学模式,是本科教学模式的继续-3 。⑤各学校很少从药学整体上设计一门课程,以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从整体上介绍各学科的发展。因此,在课程学习阶段培养学生科学研究的思维理念是非常有必要探索的问题。
二、药学整体理念在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中的必要性和理论基础
自然界是客观存在的,科学问题作为一个客观存在往往不是靠一门学科的知识所能解决,必须涉及为了研究方便而划分的不同学科。因此,解决问题客观上也只能要求我们从整体上进行思考,合理利用各学科知识,最终解决问题。药学领域更为突出,如一种疾病的发生涉及遗传、环境、精神等众多因素,一个药物的设计当然也是涉及合成、分离、分析、制剂、药理、毒理等多个方面,如果在药物研究的起步阶段就从整体上考虑,对于研发的成功率很有意义。
三、设计课程。强化药学整体理念
根据我国研究生培养现状,根据研究生培养的实际,笔者对药学研究生整体性思维观念的灌输越来越感兴趣,决定为研究生开设一门全新的课程《现代药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并在研究生入学第一学期讲授。
该课程教材围绕药学理论研究与实践这个主题展开综述。第一章讲述药学各学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追溯相关学科的历史与发展过程,梳理一个历史坐标,以期找出药物发展过程中的共同规律;由于构效关系对于研究药物产生药效学作用意义重大,结构是决定药物治疗作用的本质。因此,第二章对药物的构效关系进行解析,结合药物化学、药理学、生理学等方面的知识,采用详实的文献报道和形象的图示使读者对构效关系的认识上升到新的层面;对于新药物研究而言,发现药物分子实体(NCE)是最为关键的问题,然而药物的传递对NCE能否最终开发成为药品至关重。第三章结合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以代表性领域为例,阐述了药物传递的最新理论;第四章列举了几种新型给药技术研究的最新进展;第五章是药学研究最常用的分析技术与应用。
其核心内容并不是介绍各种仪器的基本原理,而是面向科研的应用,并结合实际可能出现的问题,分析可能的原因和解决方案。以便使操作人员的操作规范化、标准化,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度,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前三章偏重于理论的介绍,后两章侧重于实践。
科技飞速发展,各种药学技术也日新月异,但不变的是看待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和原则。因此,教材力求将药学的历史、发展及各学科的研究思路,以各学科典型的领域为实例进行探讨。
力求使学生建立整体概念,以整体概念的思维方式开展各自领域的科学研究。本课程力求为学生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药物是怎么来的?药物在体内是怎么作用的?药物在体内是怎么传递的?药学研究常用的分析技术有哪些?
两年的教学实践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教学中笔者通过介绍诺贝尔生理学和医学奖的得主欧力希[5]。1910年对治疗梅毒的特效药胂凡纳明的发现过程,强化药学的整体性思维理念。
欧立希的老师科赫是著名的细菌学家,他首创的细菌染色法即用染料使细菌着色的办法,为细菌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欧力希开始独立研究之后,把目标选定在了梅毒。当时科学家已经确定了寄生细菌梅毒螺旋体是梅毒的病原。于是欧力希组成一个不同专业科学家集合的小组,一起寻找一种可以选择性杀死梅毒螺旋体而对人体无害的魔术子弹。化学家波特海姆合成了几百个含有有机染料基团的类似的有机砷化合物。每一个都被用来测试了生物活性、毒性以及在感染了梅毒的小白鼠里的分布。当试验到第606号化合物的时候,发现它有最好的活性,一个剂量的606就能治愈梅毒。这个第606号药物被命名为申凡纳明(Salvarsan)它的药效比起当时所采用的汞盐药物有极大的提高。直到1940年代使用青霉素之前,胂凡纳明一直是治疗梅毒的最有效药物。
欧力希给出的胂凡纳明的经验分子式是RAs.HC1.H:O(R=3.氨基4一羟基苯基),基于和已知的偶氮化合物的比较,欧力希假定申凡纳明的分子中有砷砷双键。结构如下:
这个分子结构被多数文献和书籍采用直到2l世纪。然而近代无机化学的发展从1970年代开始对这一结论提出了质疑。化学家注意到砷砷双键的结构只在一些有很强立体保护的分子结构中存在,而欧力希的胂凡纳明的分子结构显然没有这样的立体化学结构。
2005年,尼科尔森教授的小组报道了他们通过质谱方法分析的最新成果。他们发现胂凡纳明实际上是几种环状结构的砷化合物的混合物(RAs)n。
以环状3聚或5聚物为主要成分。结构如下:虽然是混合物,这些化合物最终水解都能释放出真正的抗梅毒活性成分氧化产物RAs(OH) 。至于为什么这么一个重要药物的分子结构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都无法破解,是因为实际上胂凡纳明是混合物,而且在溶液里很快水解,所以就一直无法获得纯的单一化合物进行精确的结构分析。至此,关于胂凡纳明的争议才告一段落。
通过以上事例,启发学生得到如下结论:欧力希不是现在所谓的药学专业学生,是为了解决问题,期间必然用到了其所学药理和微生物等相关知识。问题的解决不但涉及到医学知识还涉及到合成化学等知识;科学研究是不断的发展,直到现代质谱仪器的出现才最终确定了正确的结构;不同的科学问题,决定了使用不同学科知识的组合。该观点同样适合在目前药学研究中解决所有问题;证明了整体性思维的重要性。
此外,笔者在教学中通过回答药物在体内是怎么作用的、药物在体内是怎么传递的这两个科学问题,重点强调了广义构效关系的理念,使学生真正认识到结构决定性质这个永恒的理念。学生懂得必须在药物研发的开始,就根据药物的结构预测其药效、传输以及如何被检测的问题,提高研发的成功率。
总之,笔者力求将药物的结构影响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整个过程的理念,以及药学的研究需要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性质,在介绍知识时与药学整体性理念的思维相联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国药学类研究生学位课程有待于进一步改革。在药学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中强调药学整体理念非常必要并具有理论依据。根据各学校的特点设计一门课程,以一门课程,一本教材从整体上强化药学整体理念会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强调药学整体理念对提高药学研究生的科学素质和科研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毛建文,张咏莉.综合科研能力培养的研究生在细胞生物学课程理论教学的探索[J].现代医药卫生,2009,29(12):1906-1907.
[2]高蕾,陈幸华.如何加强研究生科研能力的培养[J].西部医学,2010,22(1):189-190.
[3]刘鲁华,孟云鹤.浅谈研究生教学中的学研分离现象[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0,33(1):49-50.
[4]郝明君.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理论与实践探究[J].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3期:115.118.
[5]Steven Riethmiller From Atoxyl to Salvarsan:Searching forthe Ma百c Bullet[J].Chemotherapy,2005,51:234-242.
《探讨药学整体性理念在研究生学位课程教学》由www.topqikan.com提供广大读者阅读,转载请注明。
TAG: